刚来到深圳旅游的小马,想到当地一家服装店选购服装。本来心情很好,但一出服装店却一脸愁容,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这种情况呢?购物的过程是这样的:
在他兴致勃勃地来到服装店时,却发现个个服务员脸上都无精打采。想问一下某款服装的价格、问还有没有便宜点的,但却受到服务员有气无力的回答:“没有,你自己看”、“不知道。”结果,小马沮丧地离开了那家服装店,并破口大骂了一句:“我他妈再也不来这破店了!
再看另一则事例:
鸿奇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但是最近股市大跌,公司景气不好,鸿奇对此绞尽脑汁,甚至还患上了焦虑症。
有一天,他偶然来到一家餐厅,心想:这餐厅以前也没见过,就去里面吃一顿吧。刚踏进这家餐厅的大门,耳边便响起一阵清新美妙的音乐,只见一位女服务员走过来,脸上带着微笑说:“先生,欢迎光临!请问你想要点什么吗?我们这里有最近很受欢迎的三文鱼。。。。。。”鸿奇怔住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整天忙于事务,还从没见过这么温柔的微笑,享受到这么温馨的服务。过了一会儿,他说:“就给我来份牛排吧。”那位服务员微笑着说:“好的,请稍等!”
整个晚餐,鸿奇都过得很愉快——享受着美味的食物,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还有这里让人感到如亲人般的服务;这一切都使他心旷神怡,他感到生活又充满希望。渐渐地,他的焦虑症竟然被消除了。
看到这两则事例,你就“对人的认识”方面有什么启发呢?我想你会说:“人是如此情绪化的动物。”
但为什么人的情绪会这么轻易就被影响呢?
人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思维定势——人处理外界事物一般是先通过感觉(如“一般经验”“表象感官认知”)再通过理性分析的。由于先由表象感官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因此大脑就优先处理来自感官的信息并形成潜意识——我们一般将这个先由感觉主导大脑的过程成为“第一印象”。如“以情绪表现断定是否与之保持距离”、“以面部表情断定其内心、和是否对自己有不良影响”等都是形成“第一印象”的表现。
而人的情绪具有感染性。因此,“第一印象”会很快在你的大脑中形成类似的认知,从而影响情绪,影响行为——注意,这个过程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完成,有时甚至不用一秒钟。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在某个时刻你照着镜子,却发现镜中的自己面容憔悴、衣衫褴褛、毫无生气。如果你不是选择积极调整,而是接受来自“毫无生气”、“否定自我”的消极刺激,那么你就真的陷入“毫无生气”的状态中——走路摇摇摆摆,见到熟人也因缺乏自信而不敢打招呼。
同样,如果你看到你的朋友(或其他人)板着脸,或者以一种很可怕的表情瞪着你,你会怎样?就先抛开关于“我会马上去安慰他”、“我会冷静分析对待”之类的回答来说吧,我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会选择逃跑,或是自己的心情也被感染,变成消极的摸样。
这就是“镜像效应”——你怎样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怎样对待你。
得到了这条结论,我们不妨把对待事物的思维由“感性”升华到“理性”:遇到使自己产生负面情绪的事物,与其带着满面愁容去面对接下来的事物,不如暂时将情绪藏住,改变态度,以微笑面对这个世界。
坏情绪很容易被感染,但没有人会选择对一个面带微笑的人大发雷霆。
改变态度是防止“情绪瘟疫”的最佳良药,是扭转未来、改变命运的关键所在。
相关作文: 勇敢的小贝、爱漂亮的妈妈、我的温暖的家、我们是文明城市的小主人、帮外公剥笋、描写雪花、不要浪费粮食、我的分数、一次失败的实验、可爱的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