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成语网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仁心换人心

仁心换人心

1、中西之争

民国十八年三月的一天,南京中央医院的一个大病房里,病床分两排安置着病人,等待治疗。让人奇怪的是,给两排病人看病的不但不是同一个医生,而且差别显著。

给左边病人看病的医生穿着西服,戴着金丝眼镜,他名叫胡光海,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西医。胡光海一只手里拿着一个长长的酒杯一样的东西,另一只手里拿着一根玻璃小棒。那个长酒杯是听诊器,玻璃棒叫体温计。胡光海将体温计放入一个病人的口里,又拿着听诊器放在病人胸口,仔细地听着。

给另一排病人治病的是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他身着长衫,手里拿着的只有一个脉枕,一看就是地道的中医。你可别小看了这个中年人,他正是北平城里大名鼎鼎的中医大家——何墨今。何墨今在一张张病床前放下脉枕,凝神不语,仔细地给病人搭着脉。

这样的场面有些不伦不类,这两位医生难道是在比赛?没错,他们确实是在比赛。可何墨今是北平的中医大家,为什么会出现在南京的中央医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这场比赛的背景了。

那一年,南京政府刚刚成立不久,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当时西医已经进入中国,疗效也不错,于是有人提出“废除中医”的法案。本来这法案有点欠考虑,中医一禁,中国几千年的医学文明必将慢慢消亡,那损失可就太大了。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的卫生部部长竟然同意试行这个法案。

这样一来,中医界立即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南北中医最后无奈,选出代表,齐集南京,向南京政府请愿,要求废除这一法案。

何墨今作为北平四大名医之一,自然也当选为请愿代表。

请愿团声势浩大,南京政府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同意来一场比赛:由中西医两方各选出一个代表,再选出十二个症状差不多的病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治疗,看谁的治疗效果好。如果中医胜出,那么就同意代表团的请愿;如果中医失败,法案将继续在全国推行。

请愿团经过再三权衡,推选出正值中年又医术精湛的何墨今,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个场景。

这场比赛,看似平静,却关乎着全国中医的命运,何墨今自然不敢怠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两个医生都诊断完毕。这些病人的病症其实都很普通,不过是偶受风寒,有些发热罢了。胡光海很快开好处方,让护士准备药品去了。何墨今先开出了四张处方,稍稍停顿了一下,又开出另外两张,交给了随同人员去准备熬药。

到了下午,西医这边的护士给每个病人打了一针,并喂了一小粒药丸;而中医这边,每个病人都喝下了一碗汤药。治疗到此,暂告结束,只等明天看疗效再定胜负。

第二天一早,结果揭晓了:西医诊治的六个病人,都已经退了烧,但有三个病人依然感觉身体虚弱,头昏眼花;而中医诊治的六个病人,有四个已经痊愈,但还有两个依然有些低烧。南京政府派出的裁判当场宣布,西医胜出。

请愿团的人无不哗然,抗议裁判结果不公,按痊愈率算,中医治愈四人,西药才治愈三人,该中医这边胜出才对。可是裁判却宣称,此次治疗以可量化的数据为准,西医的病人已全部退烧,而中医的病人中却有两人没有完全退烧。裁判说完,也不容众人分辩,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何墨今败了,这是大家始料未及的。

请愿团里有人突然想起什么,就向何墨今问道:“何先生,按说退烧也不是什么难事,为什么这两个病人服药后没能退烧呢?”

何墨今沉吟片刻说,他当时根据脉象判断,这两个病人的身体较为虚弱,如果用药和常人一样,病人的体质恐怕难以承受,强行退烧反而会对健康有损。西医那三个没有痊愈的病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何墨今说的有没有道理?在场的人都明白,有理。但这是一场关乎中医生死存亡的比赛,对于大局来说,何墨今这样做未免因小失大,有欠考虑了。

何墨今还想解释,请愿团里的南方代表却都已经拂袖而去。不言而喻,他们都在责怪何墨今,后悔当初选他作为代表参赛,如果换了别人参赛,至少能和西医打个平手。

接下来的事,更让何墨今始料不及。请愿活动还没有结束,大家还都在争取,在努力,可任何活动都不再通知何墨今,众人见到他都唯恐避之不及。何墨今非常难过,这时他不可能一个人回北平,这样回去无法向同行们交代;可是如果不走,请愿团将这次比赛失败的责任都归咎于他,已经将他完完全全地孤立了。这种痛苦和委屈,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2、巧遇故人

何墨今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南京初春的街头,心情低落。这时,一阵呻吟声传入耳中,只见一个流浪汉躺在街边,非常痛苦的样子。

何墨今走近流浪汉,搭了搭他的脉搏,然后从随身的药箱里取出银针,在流浪汉的身上扎了几针。这时,不少路人过来围观,何墨今一心诊治,全然不觉。扎完了针,流浪汉才缓了过来。何墨今从身上掏出一些零钱放在流浪汉的手中,叮嘱了两句,就转身离开了。

何墨今还没走远,突然听到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叫道:“何先生,请留步。”何墨今转回身,只见跟上来一个比自己还稍稍年长的男人。何墨今在南京城里根本没有熟人,这人会是谁呢?他放慢了脚步:“请问,您是——”

来人欣喜异常:“果然是何先生,想不到我李大同这一生,还能再和何先生见面,真是万幸啊!”

李大同?何墨今想了许久,也想不起认识这么一个人。

李大同倒不介意,哈哈笑道:“何先生,二十年了。一个二十年前的病人,您怎么会记得住呢?”说罢,李大同不由分说,热情地将何墨今请到一个酒馆,说起了二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二十年前,北平还叫北京城,皇宫里还住着皇帝,而李大同就是御膳房里的一个厨子。有一天,李大同生病得了痢疾,一开始他没在意,继续当差,可这痢疾总也不见好。如果是一般人,得了这病也没什么,继续寻医问药就是了,可李大同不一样,他是御膳房的厨子,如果被人知道他得了这种治不好的痢疾,御膳房就呆下去了。

李大同舍不得差事,于是没告诉任何人,到处偷偷找人医治。过了一段时间,痢疾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严重,人也消瘦了下去。李大同吓坏了,如果让宫里的掌事太监知道这事,自己难逃欺瞒之罪,这可是欺君,要掉脑袋的!

就在绝望之际,李大同听说了何墨今的名字,于是他在一天夜里偷偷地来到了何墨今的诊所。何墨今给李大同诊了脉,问道:“你最近是不是吃了甲鱼?”李大同心里一惊,这何墨今果真名不虚传,自己在御膳房就是专熬甲鱼汤的,虽然吃不上甲鱼,但甲鱼汤每天都少不了要尝上几口。李大同连忙点头。何墨今又问:“你最近是不是还吃了苋菜?”李大同一听,觉得何墨今简直神了,近期苋菜上市,他几乎每天都吃。

何墨今开出药方,叮嘱李大同不要再将甲鱼和苋菜同吃,苋菜性寒,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吃,和甲鱼同食,更易产生毒素。你想啊,每天都在吃毒药,那痢疾能好吗?而且,死甲鱼也不能食用,有毒。

李大同根据何墨今的药方,服了药,忌了口,只过了两天,病症就全没了。李大同喜出望外,他简直不敢相信,困扰了自己将近一个月的痢疾,就这么轻描淡写地结束了。他想去感谢何墨今,可怕被人看见,泄露了生病的秘密,只能作罢,唯有在内心默默地感激着何先生的救命之恩。

让人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年,李大同还是被赶出了皇宫,只不过赶他的不是掌事太监,而是革命军。李大同流落到了南京,如今在一个大户人家做厨子,不料,今日竟会在南京街头遇见昔日的恩人,怎么不叫他惊喜异常?

李大同所说之事,何墨今还真的不记得了,这些年,他治过的疑难杂症成千上万,当然想不起来。但见李大同说得真切,加上现在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所以也觉得李大同非常亲切,两人就你一言我一语地畅叙起来。

李大同问起何墨今怎么会来到南京,何墨今一肚子苦水正无处倾诉,就一五一十地说了个清清楚楚。李大同听完,突然一拍大腿:“何先生,这事或许我可以帮点忙。”

何墨今苦笑了一声:“你?这事由卫生部部长亲自负责,我们请愿团想见他一面都难,何况你……”何墨今本想说“何况你一个厨子”,只是没好意思把话说完。

李大同并不在意,凑近何墨今的耳边说:“您知道我现在是谁家的厨子吗?卫生部部长的岳母卫老夫人就住在南京,她老人家最爱喝我熬的汤,每天必喝。或许,我可以帮您求求她老人家说个情……”

何墨今觉得李大同的办法虽然不够磊落,但事到如今,也只有一试了。如果卫老夫人能为请愿团求情,或许部长真的会网开一面,终止“废弃中医”的法案呢。想到这里,何墨今长叹一声,双手作揖:“李兄,如果你真的能促成此事,也算是为中医文化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我在这里给你作揖了。”

李大同赶忙还礼:“何先生,您可是我的救命恩人,这就当作是我的报答吧。”随后,李大同询问了何墨今的住处,让何墨今在旅馆里等他的消息,就起身告辞了。

何墨今回到旅馆,独自躺在床上,想道:如果李大同的办法真的有效,或许能换来一个最好的结局,但将拯救中医的希望全寄托在一个厨子身上,难道不是如今中国的悲哀吗?可是,如果没有这根救命稻草,甚至连希望也没有了……

3、无奈行贿

第二天夜里,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何墨今从床上一跃而起,迅速地打开了房门。李大同闪身进了房间,何墨今迫不及待地问,情况怎么样了。李大同黯然地摇了摇头,告诉何墨今,他已经和卫老夫人说了,不料卫老夫人将他责骂了一顿,让他不要多管这些闲事,推行法案是国家大事,她一个老妇人怎能在里面掺和?

何墨今的心顿时灰了,连说话的兴趣也没有了。两个人沉默了片刻,李大同叹了口气,低声说道:“还有一个办法,或许可行。”何墨今期待地看着李大同,李大同想了想,像下定了决心似的问道:“何先生,您身上还有多少钱?”

何墨今出来时并没带多少钱,只好说:“身上的钱不多,这事要钱有用吗?”李大同点了点头,原来卫老夫人平时有个爱好,喜欢一些精致的古玩。李大同的意思是,如果有钱,去买一个上好的古玩,送给卫老夫人。拿人的手短,卫老夫人如果收下了,说不定她老人家一高兴,就会帮着说几句好话。

这不等于行贿吗?何墨今摇了摇头。李大同叹了口气说:“何先生,如果这样还不行,那我就爱莫能助了。”说罢,起身就要告辞。

李大同走到了门口,何墨今突然叫住了他。李大同疑惑地看着何墨今,何墨今羞愧地说:“也罢,时局如此,我也无法清高了。”说罢,从腰间解下一块玉佩,递到了李大同手中,说:“李兄,我这儿有块上好的祖传玉佩,应该还值点钱,就麻烦你帮我送给卫老夫人,求她美言几句。”

李大同接过玉佩,看了看,点了点头,露出了笑脸:“是个好东西,卫老夫人肯定会喜欢的。何先生,您放心,我这就去办。还是那句话,您安心地等我的消息吧。”

李大同离开后,何墨今羞愧难当。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一生正直行医,到头来,还要干这等让人不耻之事,真是应了“病急乱投医”之说。只是如今,生病的是这个国家,谁又能来将其医治好呢?

接下来的几天,何墨今都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哪儿也不敢去,他在等李大同的消息,生怕一不小心就错过了。请愿团此时已经被南京政府拦在了门外,有的代表已经灰心地离开了,但每一个走的人,都没有来和何墨今告别。

何墨今如今已经不太在意同行们的误解了,如果李大同真的能办妥这件事,相信大家一定会理解他当初的决定的。可是,整整过去了五天,李大同却再也没有来过,何墨今这才想到,这个李大同会不会是个江湖骗子?说不定他在南京中央医院里看见过比赛的那一幕,故意用这方法来骗钱。想到这里,何墨今几乎要绝望了。

到第七天,李大同还是音信全无,何墨今几乎已经确定自己上当了。如若不然,早就该有回音了。

第八天早上,传来了一阵敲门声。何墨今还心存幻想,以为是李大同来了,可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不认识的年轻人,面无表情地问:“请问,您是何墨今何先生吗?”

何墨今点头,年轻人说:“我这儿有个病人,可否请何先生移步,去诊断一下。”何墨今摇了摇头:“对不起,我在等人,您还是去请别人吧。”年轻人突然掏出一支枪,对准了何墨今:“何先生,得罪了。”说罢,不由分说,就将他带入了一辆轿车,驶离了旅馆。

何墨今彻底蒙了。来“请”他的人有枪,有轿车,看来势力非同小可,可是他们又是怎么找到自己住址的呢?

年轻人没回答他的任何问题。

4、峰回路转

轿车驶到一幢小楼前,年轻人将何墨今带入了一个房间。房间内陈设豪华,一个老太太正病恹恹地躺在床上。年轻人对何墨今做了个请的手势。医者治人,既然来了,何墨今就没再拒绝,上前给老太太搭了脉,又望闻问切了一番。

何墨今看病时,年轻人告诉他,老太太已患恶痢七天了,七天里,请过几个非常有名的西医,又是打针,又是吃药,却仍不见好。眼看老太太已经脱水,这样拖下去不是办法,所以才将何墨今请来,看看中医能不能将老太太治好。

何墨今皱起眉,思索了片刻说:“这样吧,我想见见你家主人,和他商量一下怎么办。”年轻人吓了一跳,何墨今这话的意思,难道是让主人准备老太太的后事?

年轻人不敢怠慢,赶紧走出了房间。等了好大一会儿,年轻人将何墨今请到了一间书房,一个雍容华贵的中年妇女端坐在书桌前。妇女请何墨今坐下,说:“何先生,冒昧地将您请来,请不要见怪。”

何墨今摆了摆手:“像你们这样急切求医的人我见过,能理解。只不过老太太的病……”说到这里何墨今顿了一顿,妇女急忙示意何墨今说下去。何墨今沉默片刻,抬头问道:“老太太平时可有仇家?”

妇女摇头:“我妈生病和仇家有什么关系?”何墨今说道:“老太太的病倒不难治,可是根治却不容易。西医治疗,其实也已经奏效,但是其中却有人做了手脚。”

妇女还是不太明白,何墨今想了想,干脆地说道:“这么说吧,有人给老太太下了毒,这种毒并不是真正的毒药,而是死甲鱼熬的汤或是死甲鱼的血。老太太服药的同时,仍在食用这种汤,所以始终难以痊愈。这种情形非常罕见,我判定是人为所致。要想治好老太太的病,必须先找出元凶,然后方可药到病除;如果找不到元凶,就是吃再多的药也是枉然。”

妇女听完何墨今一席话,激动起来,喊道:“什么?还有这种事?我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说完后,妇女可能觉得有些失态,转向何墨今,和颜悦色道:“何先生,您只管开药,救命之恩,定不相负。”

何墨今也不想介入大户人家的恩怨,只是觉得有些奇怪:老太太这症状和李大同当年所患病症竟然一个样,是不是其中有什么牵连?可是,既然为人治病,不管怎样,都应该实话实说,如若不然,就是有违医德。想到这里,何墨今释然了,他提笔开好药方,千叮咛万嘱咐,近期老太太的饮食一定要注意安全,说罢,起身告辞回到了旅馆,继续等李大同的消息。

第二天一早,又有人来请何墨今,说是卫生部部长有请。何墨今惊疑不定,不知道这时候卫生部部长请自己会有什么事……

卫生部部长见到何墨今,立即过来握住了他的手,赞许地说道:“何先生医术超群,果然名不虚传!不但治好了我岳母的病,还帮我们揪出了一个家贼,着实令人敬佩。”

何墨今一愣,随即明白过来,看来昨天自己治疗的老太太就是卫生部部长的岳母卫老夫人,而那个中年妇女想必是部长的夫人了。

部长告诉何墨今,自己根据他的诊断,迅速找到了元凶,就是家中的厨子李大同。这个李大同见事情败露,已经全部交代了:甲鱼都是他事先闷死后放了两天再烹饪的。李大同还承认自己当年是皇宫里的一个厨子,因为卫老夫人曾经是孙中山同盟会的成员,推翻了皇帝,让他失去了一个好差事,而怀恨在心。之前,部长以为岳母得的是普通痢疾,谁知正中了李大同的圈套,如果不是预先知道何先生也在南京,请来为老夫人诊治,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卫生部部长感慨地说,经此一事,他感到“废除中医”法案还有欠考虑,为了感谢何墨今的救命之恩,也为了弘扬我国中医文明,他决定停止这个法案的推行。

何墨今闻言,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医界梦寐以求的心愿,竟在这不经意间达成;忧的是,李大同原来真是部长家的厨子,那就是说他不是骗子,这一切如此凑巧,难道是李大同故意安排的?可是,李大同如果不是骗子,又为什么要骗去自己的玉佩,其中有什么隐情?

想到此,何墨今大着胆子问了一句:“部长,那个下毒的李大同现在何处?我可否见见他。”

卫生部部长冷哼了一声:“李大同昨日承认了罪行以后,企图逃跑,已经被我的警卫击毙了。这件事,希望何先生知道就行了,不要向外人透露,毕竟……”说罢,他就不再言语了。

李大同死了!何墨今心中一阵悲凉,他茫然地走出了部长公馆。

5、三年之约

停止“废除中医案”一事终于尘埃落定,何墨今并没有告诉别人李大同的事。因为他不能确定,这一切到底是李大同的精心安排,还只是一个巧合。

转眼过了三年。这天,一个老妇人寻到了何宅,找到了何墨今。何墨今以为老妇人是来看病的,老妇人却不言语,只从兜里掏出一块玉佩和一封信。

何墨今看到玉佩的一刹那,心中一热。这正是当年李大同从他这里拿走的那块玉佩,答案来了。

老妇人说,自己是李大同的结发妻子,信是李大同写给何墨今的。李大同生前曾叮嘱,至少要等三年,才能去找何墨今。

李大同信中大致的意思是:

何先生,你见到这封信的时候,我肯定已经不在人世了。没错,用甲鱼给卫老夫人下毒是我设计的,因为我知道,这种慢性毒,胡光海等西医肯定无法查明,而你又在南京,部长一定会去找你医治卫老夫人。如果一切顺利,你治好卫老夫人的痢疾,到时候,部长就会感激你,那么我也还会活在世上,这封信就不会和你相见了。但我推测,以你的正直,很可能会说出老夫人中毒的实情,所以我同时做好了事发的准备,并编好了作案动机。我不能让他们知道我俩曾经相识,所以我骗了你一些钱财,这样你肯定会恨我,就不会想到是我安排的这一切。再者,我无儿无女,我死以后,老伴失去了生活来源,如果在旅馆你给了我钱,我会交给老伴,作为她的养老金。可惜你给我的是你家传的玉佩,我叮嘱老伴切不可变卖,让她三年后带着这封信和玉佩来见你,相信何先生一定会安排好她的余生……我已经老了,死不足惜,当年,是你的仁心仁术让我多活了二十年,这件事,就算是报答你当年的恩情……

何墨今读到这里,不禁老泪纵横……

相关作文: 勇敢的小贝爱漂亮的妈妈我的温暖的家我们是文明城市的小主人帮外公剥笋描写雪花不要浪费粮食我的分数一次失败的实验可爱的钱包

标签:仁心人心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岸谷之变  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本性难移  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 鼻息如雷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 兵行诡道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 并蒂芙蓉  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 不得善终  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 不服水土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