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成语网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回忆张学良将军

位置:一点成语网 > 作文大全> 初二作文的作文大全 > 回忆张学良将军

回忆张学良将军

对于中国人来说,八年抗日战争,从来就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而提起抗战,就不得不使人们想起"西安事变",想起张学良将军.在浙江省档案馆的珍藏中,有他写给部下何柱国的两封信.阅后沉思,感怀良久.张学良是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西安事变"是他短暂政治生涯中最高尚的一刻.他用非常手段和自我牺牲精神促成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和解,为发动抗战作好了铺垫。1934年1月,张学良奉召回国,接受蒋介石任命的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蒋为总司令),代行总司令之职。此时蒋介石对江西反人民的“围剿”正节节失利,湖北大别山徐海东指挥的红25军,已逼近武汉,蒋介石正为此事发愁。张学良任“剿匪”副司令后,调东北军南下参加“剿共”。3月,成立武昌行营。张学良召集东北军将领到武昌开会,商量东北军南调与训练问题。南调的部队有王以哲的67军和何柱国的57军及刘多荃的105师。57军调到鄂东之孝感、宋埠、黄安、麻城及皖西一带,军部设在宋埠,下辖111师、108师、109师、120师、112师、115师。这样,一支抗日部队被蒋介石驱使走上“围剿”红军的歧途。

何柱国追随张学良“剿共”,吃了不少苦头。1934年4月,红25军在豫南光山县沙窝地区袭击何柱国部第109师两个营,毙伤200余人,俘52人,缴获机枪10挺、步枪100余支,给东北军首次打击。7月,徐海东率红25军又打垮了57军115师两个团。东北军过去没有和红军打过仗,经过这次接触,使何柱国对红军有了新的认识。

张学良下野赴欧洲考察回国后,眼界开阔了,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可避免,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也不可避免。因此,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全国抗日战争的准备上,对东北骑兵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东北军共有7个骑兵师,1935年6月,张学良将原有的7个骑兵师及蒋介石调来的中央骑兵组建成骑兵军,任何柱国为骑兵军军长,下辖骑兵第3师、第4师、第6师、第7师、第10师。同年9月,归入西北“剿总”序列。在任命何柱国为骑兵军军长时,张学良对何语重心长地说:“你不干,中央一定另派人,这样我们就少了一个军,白送一个军给他(指蒋介石)。”可见,他们相知极深。从此,骑兵军成为张学良的主力部队。

1935年9月17日,毛泽东等率领中央红军突破了腊子口天险,到达了哈达铺;部队稍事休息,继续向陇东高原挺进,直奔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

与此同时,徐海东等率领的红25军,冲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堵截与追击,于9月初,在永坪镇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26军等部胜利会师。中央红军即将入陕,红25军已与陕北红军会合。蒋介石认为,这是消灭红军的大好时机。为了集中指挥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国民政府于10月1日正式任命蒋为西北“剿匪”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代总司令。张学良调东北军入陕,堵击经过长征即将入陕中央红军。何柱国的骑兵军亦奉调入陕。何不愿意替蒋打红军,分批调骑兵军入陕,拖延半年时间,才将骑兵军全部开抵咸阳。这时,红军已到达陕北。同年冬,红一方面军北上,在陇南俘获东北军骑兵军6师16团全部人马及武器,随即全部交还,这使何柱国深为感动。当时红军把争取东北军作为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以政治争取为主。在六盘山附近,多次对何柱国的骑兵第6师进行战场喊话,半夜里到该师营地附近唱《松花江上》等救亡歌曲,甚至发展到战场联欢,双方暗地里签了停战协定。

1936年1月,毛泽东、彭德怀等20名红军将领联名给东北军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情真意切地指出,只有抗日反蒋才是东北军唯一的出路,说出了东北军将士的心里话,在东北军广大士兵和高级将领中反响很大。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队西征进入宁夏,迎接二、四方面军北上抗日。当时骑兵军的3个师分驻在固原、海原及同心城,红军插入其间,彭德怀写信给何柱国军长,说明抗日救国的大道理,要他让出海原、同心城,全部撤出固原城及其以南,不要扰乱红军抗日先锋队接援二、四方面军北上抗日。在他的军队移动时,红军给予方便,决不进攻。何柱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消除疑虑,与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朱瑞谈判,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让开了道路。同年10月,李守信、王瑛及德王在日军的唆使下,率伪蒙军大肆进攻绥远,傅作义率军进行抵抗。11月,百灵庙战役打响。何柱国坚决执行张学良的援绥决定,派骑7师开赴绥远,接受傅作义将军的指挥;又派骑6师归东北挺进军司令马占山指挥,出兵绥远。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事变”前后,何柱国一直跟随着张学良,参加了“西安事变”,并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主张,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出了贡献。

1936年10月29日是蒋介石的生日,蒋以“避寿”为名,飞赴洛阳。何柱国陪同张学良去洛阳为蒋祝寿,乘此机会向蒋进言:“剿共”是不得人心的,劝其联共抗日。张学良问蒋介石:“中国前途归宿如何?”蒋答:“是社会主义,但不是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第二天,何陪张去洛阳军分校听蒋对该校学员训话,蒋在讲话中借题发挥,不指名地骂张学良:勾结日本者是汉奸,勾结共产党者亦是汉奸。张听后神情紧张,亲驾飞机,飞回西安。在飞机上,张对何说:“我现在干什么,我太太也无从知道。”

张学良返回西安后只谈整编东北军之事,不谈剿共之事,并让何尽快将东北军改编方案及编制表完成交给他。“事变”发生的当天上午,张学良、杨虎城等19名国民党高级将领署名的《对时局通电》,提出了着名的八大救国主张。何柱国是19位签名者之一。14日,张、杨宣布撤销“西北剿总”,成立“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军事上组成了参谋团,何柱国任参谋团主任,任务是根据张、杨的指示研究处理一切军事问题。由于张学良、杨虎城等的努力和中共代表周恩来等的多方工作,“西安事变”终于和平解决。

12月25日,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蒋介石背信弃义,扣留张学良,并进行了军事审判。

张学良被扣后,1937年1月5日,杨虎城、于学忠、何柱国等联名通电全国,泣血陈辞,要求蒋氏恪守诺言,释放张学良。蒋介石不予理睬。1月13日,蒋提出甲、乙两个方案,要求西安方面择一而行。此时,在如何营救张学良的问题上,东北军高级将领中产生了主战和主和两派意见。1937年1月31日晚,67军军长王以哲召开了西北军、东北军和红军三位一体的高级干部会议,决定做好工作,准备撤兵。主战的少壮派军官认为这是对东北军和张学良的背叛,决心除掉王以哲和何柱国两位军长。

2月2日晨,少壮派杀害了王以哲,何柱国闻讯躲到杨虎城总部才幸免于难。在调解东北军的分歧中,何柱国多次到三原面见周恩来,从此二人结下了很深的情谊。蒋介石回到南京后就推翻了原来同意的条款,派陈诚、顾祝同率军进驻潼关。何柱国凭借与顾祝同的同学关系,奔走于南京、开封、西安之间,与之多方交涉,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的善后问题,使东北军没有再受更大的损失。2月14日,何柱国代表东北军到南京会见蒋介石,又到溪口见了张学良,商定东北军东调。4月,蒋介石任命何柱国为西安行营副主任,辅佐顾祝同。同月,国民党行政院决定成立豫皖苏军事整理委员会,刘峙为主任,王树常、于学忠、何柱国等为委员,整编刚刚进入豫皖苏的东北军。6月,东北军整编完毕,何柱国任骑兵第2军军长,统率骑兵第3、4、6师。此时已是卢沟桥事变的前夜了。这就是张学良与何柱国将军。

相关作文: 勇敢的小贝爱漂亮的妈妈我的温暖的家我们是文明城市的小主人帮外公剥笋描写雪花不要浪费粮食我的分数一次失败的实验可爱的钱包

标签:回忆张学良将军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岸谷之变  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本性难移  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 鼻息如雷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 兵行诡道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 并蒂芙蓉  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 不得善终  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 不服水土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