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1482年7月14日—1548年11月1日)字公谨,号桂州,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上清镇人,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中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嘉靖七年(1528),夏言调吏部,深得世宗皇帝的赏识。嘉靖十年(1531)三月,夏言被提升为少詹事兼翰林学士掌院士,随之升为礼部左侍郎,仍掌翰林院。一月后代李时为礼部尚书。 嘉靖十五年闰十二月擢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为首辅。嘉靖十八年(1539)加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明朝以来,臣子无加上柱国者,唯夏言一人领此衔。
继夏言出任礼部尚书的严嵩(江西分宜人),原和夏言以同乡称,对夏言甚恭谨,遂提拔他以自代。严嵩内心却十分妒恨夏言,他看出夏言和嘉靖及武定侯郭勋等人的矛盾,便不断进谗言陷害夏言。每次太监到夏言家时,夏言都气势岸然,以"内竖"待之。而太监到严嵩那里时,严嵩却亲自让坐,"礼极恭",而且送钱给太监。故太监们按严嵩之意,在嘉靖面前总说夏言的坏话。夏言渐渐失去了世宗的宠信,接二连三地遭受斥责,如"稽缓敕之洁,不遵用印记之,人阁晏晚以及禁内扛舆(坐轿子)之洁。"小有过失即蒙申斥。 嘉靖二十一年,因"昭圣太后崩,诏问太子服制言报疏有伪字",夏言被严嵩排挤去官,回江西,并在家乡贵溪象山书院建"象麓草堂"以自适。
待嘉靖之子穆宗继位,柄政祸国二十余年的严氏父子终于败死。夏言家人上书伸冤,穆宗予以昭雪。下诏复其官爵,重祭安葬并追溢"文憋"。夏言有《桂洲集》十八卷及《南宫奏稿》传世。他的部分创作能揭露社会矛盾,一些写景抒情之作技巧也比较纯熟。《安乡道中观妇人插田》中写道:"南村北村竞栽禾,新妇小姑兼阿婆,青裙束腰白裹首,手掷新秧如掷梭;打鼓不停歌不息,似比男儿更普力。自古男耕和女织,怜尔一身勤两役。吁嗟乎!长安多少闺中人,十指不动金满身。"夏言墓葬于上饶市郊。
推荐古诗:
遗爱寺(弄石临溪坐)、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初冬夜饮、
别董大、
花下醉、
寄令狐郎中、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得乐天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卜算子(风雨送春归)
推荐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按甲休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拔犀擢象 擢:提升。比喻提拔才能出众的人。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薄寒中人 薄寒:轻微的寒气。中人:伤人。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
- 补阙灯檠 阙:缺;灯檠:灯架。没有灯架,用人充作灯架。旧时讽刺男人惧内。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伏烧埋 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