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成语网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一点成语网 > 诗词大全> 卷三十一翻译

卷三十一翻译

查看卷三十一全诗

  滍水发源于南阳郡每阳县西边的尧山,尧的后代子孙刘累,拿了龙肉给帝孔甲吃,孔甲又向他要龙,而龙却没有了;刘累害怕,就迁徙到鲁县去。他在西山建立尧祠,山就叫尧山。所以张衡《 南都赋》 说:遵循孝道,奉祀先帝,在尧山建立唐祠。尧山在太和川太和城东北,溃水就发源在这里。张衡《 南都赋》 说:此处的水有溃、澄、涝、烬,发源于岩穴之间,分布很广,河阔水盛,汇成巨流,湍急奔腾,势如疾风飞箭。滍水又流过太和川,东经小和川;又往东流,有温泉水注入。温泉水出自北山阜,水源很奇特,七道山泉一齐涌出,热不可挡。阐驹说:县里有汤水,可以治病。温泉旁边又有寒泉,地势并无不同,而一热一冷却迥然互异,虽然在赤日炎炎的酷暑,却寒气森然,有如冰谷一般。二泉混合同流于一溪,南流注入滍水。滍水又东经胡木山,往东流,又在温泉口汇合一水。此水发源于北山阜,烫得出奇,有皮肤病的人去洗澡治疮,在滚烫的泉水涌出处是吃不消的,须到离温泉十来步的另一口池中,才能入水。温泉旁有碑文说:皇女汤,可以治百病。所以杜彦达说:像火烧沸汤,煮得熟米饭,喝了能愈百病。道士在这里清身沐浴,一日喝三次水― 喝多少随各人心意― 四十日后,身上百病俱愈,三虫死尽。温泉还能坚定人们的精神和意志,学道时碰到种种危难,也不会懊悔了。这就是《 南都赋》 中说的:后面有温泉在谷中腾涌。但宛县有紫山,紫山东边有一条水,东西十五里,南北二百步,水静而满,没有别的支流汇合和相通,温度冬夏不变,人们也称为汤谷。但这汤谷不在鲁阳,而是在南阳的属县宛县。张平子是浮泛地描述这地区所见的事物,显然指的不是这里。滍水又往东流,有房阳川水注入。房阳川水发源于南阳难县西面的房阳川,北流注入滍水。滍水以北有一座山,岩石层层叠叠,人们称为女灵山,此山在平地上孤峰屹立,不凭借连冈之助而巍然高入天际;峭峻的石峰孑然耸峙,不依托山势而独自远上重霄。石山四面都是绝壁,姿态极其轻灵地拔起,远望亭亭玉立,宛如一根擎天巨柱。北面好像要崩塌似的,勉强才可侧足,喜欢冒险的人常有去攀登的。滍水又与波水汇合,波水发源于霍阳西川大岭东面的山谷,俗称此岭为歇马岭,称平原为广阳川,这都不对。这座山岭即应肋所谓的孤山,波水就发源在这里。马融《 广成颂》 说:以波水的小港汉来浸灌。水又往南流经蛮城下,这是蛮人的别邑,俗称麻城,其实不对。波水又往南流,在白亭以东分为三条水流,往南注入溃水。滍水自此以下也兼有波水的通称。所以阐胭有往东北到定陵注入汝水这样的文句。滍水又往东流,经过鲁阳县老城南边,此城就是刘累的旧城。有鲁山,鲁阳县就在山南,所以叫鲁阳,也就是王莽的鲁山县。鲁阳从前在楚国境内,文子守城,与韩国交战,斗志昂扬,他挥舞干戈,竟使西斜的太阳返回中天。城内有南阳都乡正卫为碑。滍水在右边汇合了鲁阳关水,此水发源于鲁阳关外分头山横岭下的峡谷,往东北出谷,注入嗤水。滍水又往东北流,汇合了牛兰水。牛兰水发源于县北的牛兰山,往东南流经鲁阳城东面,水边有汉阳侯焦立碑。牛兰水又往东南流,与柏树溪水汇合。柏树溪水发源于鲁山北面的峡谷中,往东南流经鲁山西面,然后南流与牛兰水汇合。牛兰水又往东南流经鲁山南边。阐胭说:鲁阳县,地点就在今天的鲁山。水往南流,注入滍水。溃水往东流经应城南面,就是旧时的应乡,应侯的封国。《 诗经》 说的应侯顺德,就指这里。彭水在这里注入滍水,彭水俗称小滍水,发源于鲁阳县以南彭山蚁坞东麓,往北流经彭山西,山下有彭山庙,庙前有彭山碑,是汉桓帝元嘉三年(153 )杜仲长所立。彭水流经彭山庙西北边、汉安邑长尹俭墓东边。墓西有石庙,庙前有两座石网,网东有碑,网南有两只石狮在两旁对坐,南面有石竭两块,石柱西南有两只石羊,是中平四年(187 )所立。彭水又往东北流,经过应城南注入滍水。溃水又在左边汇合了桥水。桥水发源于鲁阳县北面恃山,往东南流经应山北面,又往南流经应城西面。《 地理志》 说:这就是从前父城县的应乡,周武王把这里封给他的弟弟,立为侯国。应肋说:《 韩诗外传》 里谈到周成王和弟弟做游戏,用桐叶作圭,说:我把它封给你。周公说:天子说话不能开玩笑,于是成王就应时而受封了,所以那地方就叫应侯乡,也叫应乡。按《 吕氏春秋》 说:成王以桐叶作圭,所封的是叔虞,而不是应侯。《 汲郡古文》 载,殷时就已有应国,那就不是成王时才有的了。战国时这是范唯的封邑,水称应水。滍水又往东流经擎县老城北边。《 左传》 :昭公元年(前541 )冬,楚公子围派伯州犁在擎建城,就是这地方。水从鱼齿山下流出。《 春秋》 :襄公十八年(前555 ) , 楚国讨伐郑国,在鱼陵歇宿,在鱼齿山下涉水过河。当时正下大雨,楚军很多人都冻坏了,民佚几乎死尽。晋人听说楚军来了,师旷说:没关系,我蓦然唱起《 北风》 ,接着又唱《 南风》 ,《 南风》 不强劲,多含死声,楚军必定不会得手的。当时楚军所涉的就是嗤水。水南有汉中常侍长乐太仆吉成侯州苞墓,墓前还留有墓碑,墓址西边靠着冈城,开了四座门,门口有两头石兽。墓已坍毁,墓碑和石兽也已沉埋或流失了。有人曾掘出一头石兽,还完好无损,样子十分高大雄壮,头部离地大约不到一丈,雕得十分精致。石兽左前腿上刻了辟邪字样。墓门外壕堑上建了石桥,经历漫长的岁月未曾毁坏。墓碑上说:六位皇帝,四位皇后,都来谐询,听取意见。从安帝时开始任职,到桓后时亡故。当时宦官专权,五侯凌虐百姓,掠夺公私财物来满足自己在生或死后的贪欲。封侯为的是表彰有德,立碑是颂扬有功;如果不是这样的人,又哪里用得着这样做?这样的墓碑与其千载长存,倒不如早点毁掉的好。州苞墓保存到千秋万代,只不过更显得可笑可耻罢了。啊,真也太愚蠢了!滍水继续往东流,汇合了毕水,俗称秋水,这是不对的。擎水有两个源头。东源出自县境西南践犊山东崖下面,水源方圆五十余步,深不可测,往东北流经擎县南,又往东北转弯流经县东,北流与西源水汇合。西源则出自县境西南颇山北面的丘陵下,往东北流经擎城西,然后转弯流经县北,东流与右边的水汇合,乱流往北注入滍水。汉高祖入关,在毕城东打败南阳太守吕崎,就是在这里,地点在滍水南岸。溃水又往东南流,经过昆阳县老城北面。从前汉光武帝在昆阳与王寻、王邑作战,打败了他们;败兵奔逃时互相践踏,百余里间尽是倒毙的兵卒。这时适逢大雨,滍水猛涨泛滥,连虎豹都怕得发抖,士兵争先恐后地奔向河里渡水,溺死了好几万人,把河水都堵塞了。王邑、严尤、陈茂都是骑马踏着尸体过河的。

  往东北流过颖川郡定陵县西北,又往东流过哪县南面,东流注人汝水。

  滍水往东流过西不羹亭南面,亭北濒汝水,在定陵城北边东流注入汝水。郾县在南边,不可能从那里流过。

  淯水发源于弘农郡卢氏县支离山,往东南流过南阳郡西鄂县西北,又往东流过宛县南面。

  淯水发源后往东流,经过哪县老城北面。郭仲产说:哪县老城在支离山东南,这是个旧县址。《 三仓》 说:樊、邓、丽吓。丽肠有二城,这里说的是北哪。汉高祖入关,攻下浙哪,就是此县。淯水又往东南流,经过难县的衡山,往东流经百章郭北面,又往东流,鲁阳关水注入。鲁阳关水发源于鲁阳县以南的分水岭,南边的水从岭南流,北边的水从岭北流,所以民间把此岭称为分头。南流的水经过鲁阳关,两边峰峦连绵。高耸于天际,笼葱的树木上接云霄,所以张景阳的诗写道:清晨攀登鲁阳关,山峡小径陡又深。这也是司马芝和他的母亲碰到贼兵的地方。关水流过难衡山西南,流经皇后城西。建武元年(25 ) ,世祖派遣侍中傅俊,持着符节在清阳迎接光烈皇后,傅俊调兵三百余,一路为皇后警卫,送她回到京城。皇后途中曾在这里歇息过,城也因而得名。山上有个石洞,非常整洁,相传称为皇后浴室,也是她曾到过的地方。关水又往西南流,经过难县老城南。从前秦文公时,有个叫伯阳的人,碰到两个小孩,一个叫舀,一个叫被。这两个孩子其实是两只难鸡,得到雌的可以称霸,得到雄的可以称王。两个孩子蓦然飞了起来,化作两只难鸡。光武帝在这山上获得雄鸡,以为是中兴的吉兆,所以在这里设县,名为堆县。关水又转向东南,注入消水。淯水又往东南流,经过博望县老城东边。郭仲产说:博望县在郡城东北一百二十里,是汉武帝所置。校尉张赛随大将军卫青西征,在前面为大军引路,察看水草,因而水草都不缺乏。元光六年(前129 ) ,把博望封给张鸯,立为侯国。按《 地理志》 ,南阳有博望县,王莽改名为宜乐。淯水又往东南流,经过西鄂老城东边。应劫说:江夏也有鄂城,所以这里加上西字称西鄂。从前刘表在西鄂攻打杜子绪,功曹柏孝长听到战鼓声,害怕得关上门,用被子把自己蒙起来,但慢慢地也敢上城观战了,这说明勇气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淯水又往南流,洱水注入。洱水发源于弘农郡卢氏县的熊耳山,往东南流经丽「县北边;往东南流经房阳城北边。汉哀帝四年(前3 ) ,把房阳封给南阳太守孙宠,立为侯国。俗称此水为房阳川。洱水又流经西鄂县南边,北岸有张平子墓,墓东靠着坟边有平子碑,碑上文字都是古文,篆文碑额是崔缓题辞。盛弘之、郭仲产都说:夏侯孝若当太守,觉得碑文粗俗不堪,又在背面刻上铭文。但背面两篇铭文的作者却是崔子玉和陈翁,而不是夏侯孝若,字体都是隶书。两面的碑文都还在,并未毁坏。又说墓旁有两块碑,现在却只见到一块,也许是因我炎夏长途跋涉,困倦不堪,所以没有查明的缘故。洱水南岸路旁有两座石楼,相距六七丈,并肩耸峙,高约一丈七八尺,柱子环绕成圆周,长二丈余。石质青绿,光泽照人。石柱上端的承托支着斗拱,雕檐向四方倾斜,繁雕盛饰,纤丽工巧达到了极点。题记说:蜀郡太守姓王,字子雅,南阳西鄂人,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女儿,而家里却积聚了千金的资产。父亲死后要安葬时,女儿们商量道:父亲只生了我们三个姐妹,没有兄弟。现在他的灵魂要在墓室里安息,靠后土来庇护了,死后冥冥,用什么来表彰我们已故父亲的德行呢?因此每人出钱五百万,一个筑墓,两个建楼,来表示自己的孝心。碑铭题着:墓楼东边的树林下,与坟墓邻近。但墓址所在之处已找不到了。洱水又往东南流,注入消水,人们称为肄水。肄、洱音近,但字却不对。《 地理志》 说:发源于熊耳之山的有三条水,洱水就是其中之一,往东南流,到鲁阳注入河水。淯水又往南流经预山东面,预山俗称独山,山上有神庙,山南有魏车骑将军黄权夫妻的两座坟墓,有地道暗通,坟前有四块墓碑,两块是魏明帝所立,另外两块是他的儿子及下属官吏所立。淯水又往西南流,经过史定伯碑南面,又往西流,是瓜里津。水上有三座古桥,称为瓜里渡。道路从宛东去堵阳,西通方城,建武三年(27 ) ,世祖从堵阳西入,破虏将军邓奉,怨恨汉军掠夺新野,而在瓜里渡抗拒。光武帝亲自出战,终于在夕阳聚打败邓奉,并杀了他。这就是《 郡国志》 中说的,宛有瓜里津、夕阳聚。阻桥就是旧时桓温营垒的所在地,是升平五年(361 )桓温与范汪等人的军队北征时屯驻过的地方。淯水又往西南流,经过晋蜀郡太守邓义山墓南面,又往南流经宛城东面。宛城是从前申伯的都城,楚文王灭申后设立为县。秦昭襄王任命白起做大将,进攻楚国,夺取了邹都,就把这地方设立为南阳郡,改县名为宛。王莽改名,郡称前队,县名南阳。刘善说:这地区在中原南部,地理上居阳位,所以叫南阳。大城西南角,就是古时的宛城;这是荆州刺史的治所,所以也叫荆州城。今天的南阳郡,治所在大城。东城内有旧殿遗址,周围二百步,高八尺,台阶都用青石砌成;大城西北角也有殿基,周围一百步,高五尺,是更始帝所造。城西三里有一座古台,高三丈余,是文帝黄初年间(220 一226 )南巡时行宫的建筑。淯水又转弯流经县南,所以《 南都赋》 说:淯水涤荡它的胸怀。王莽地皇二年(21 ) ,朱鳍等人同在城南会见诸将,设坛焚柴祭天,在淯水上立圣公为天子。《 世语》 说:张绣反,曹操同他作战,打了败仗。他的儿子昂不能骑马,把马献给曹操,他本人于是被杀。《 魏书》 说:曹公南征至宛,到了淯水边,祭奠阵亡将士,呜咽涕泣,众人也都很悲坳,淯水又往南流,汇合了梅溪水。梅溪水发源于县北紫山,南流经百里奚故居。百里奚,宛人,在秦国是一位贤良的大夫,所谓在虞胡涂,在秦贤明。梅溪又流经宛西吕城东。《 史记》 说:吕尚的祖先是四岳,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在虞、夏时受封于吕,因而作为姓氏,名叫吕尚。徐广《 史记音义》 说:吕在宛县。高后四年(前184 ) ,封她兄弟的儿子吕忿为吕城侯,可能就是这地方。又按新蔡县有大吕亭和小吕亭,不知究竟该是哪一处。梅溪又往南流经杜衍县东边,老城在西边。汉高帝七年(前200 ) ,以杜衍封给郎中王翁,立为侯国。王莽改名为闰衍。这一带土地低洼,湍急的溪水就向这里流。古人在安众筑堰截流,使流水在这里蓄积起来,叫安众港。世祖建武三年(27 ) ,皇上从宛派遣颖阳侯祭遵西进,攻打邓奉弟邓终,在杜衍把他打得大败,于是向涅阳进军。梅溪又往南流,称为石桥水,又叫女溪,在左边注入淯水。消水以南,又有南就聚,《 郡国志》 里所谓南阳宛县有南就聚,就是这地方。郭仲产说:宛城南三十里有个非常卑陋的小城,相沿称为三公城,是汉时邓禹等回乡时饯别的地方。盛弘之著《 荆州记》 认为是三公所置。我按淯水两岸旧时有二噬,即所谓南噬和北噬,都是水边高地。南就聚在清阳东北,查考古籍,推定地址,大致上相近。城边有范蠢祠。范氢,宛人,祠就是他的故居。后汉末年,有个范曾,字子阂,任大将军司马,他征讨黄巾贼时曾到过此祠,并为范氢立碑,文字还依稀可辨。夏侯湛当南阳太守时,又为他立庙。城东有大将军何进故宅,城西有孔篙旧居。孔篙字仲山,宛人,和山阳范式交谊很深。孔篙很穷,无力供养父母,被雇用为喝道的兵丁,派去迎接范式。范式下车挽着他的胳膊说:你心怀大道,却沦落与兵卒为伍,多么令人痛惜啊!孔篙说:侯赢曾当监门的贱役,对于卑下的职位,古人不以为耻,有什么可痛惜的呢?所以对孔篙的赞词说:仲山豁达不拘,为人能屈能伸;屈身甘当仆役,高风卓异不群。

  又转弯往南流过消阳县东边,淯水又南流,进入县境,流经小长安。司马彪《 郡国志》 说:县里有小长安聚。谢沈《 汉书》 说:光武帝进攻清阳却攻不进去,带兵想去攻宛,到了小长安,与甄阜交战,却打了败仗。淯水又往西南流,经过清阳县老城南面。桓帝延熹七年(164 ) ,把清阳封给邓’秉,立为侯国。清阳县是旧时南阳典农的治所,后来改为清阳郡,接着又废郡复县,因避晋简文帝讳,改名云阳。淯水又流经安乐郡北面。汉桓帝建和元年(147 ) ,封司徒胡广为清阳县安乐乡侯,现在就在当时的侯国设立乐宅戍。郭仲产《 襄阳记》 说:南阳城南九十里,有晋尚书令乐广故居。乐广字彦辅,善于清淡,当时很受人尊重。成都王是乐广女婿,长沙王对他颇为猜忌。乐广说:难道我会用五个儿子来换一个女儿吗?长沙王还是猜忌他,乐广终于在他的故居里愁忧而死。现在设置边防城堡,因而就以乐宅命名。

  又往南流过新野县西边,淯水又往南流,进入新野县后,分出一条支流,向东南平坦的低地流去,在左边蓄积成破塘,东西宽九里,南北长十五里。塘水灌溉得到的田亩,都成为肥沃的良田。淯水又往南流,与湍水汇合;又往南流经新野县老城西边。世祖在小长安打了败仗,他的姐姐刘元被杀害了。他即位后,悼念姐姐的死,就追溢她为新野节义长公主;新野就是此城。晋咸宁二年(276 ) ,封大司马扶风武王的小儿子欲为新野郡公,划出南阳的五个属县― 棘阳、蔡阳、攘、邓、山都封给他。王文舒又在中间另筑了一道隔城,把城中分成两部分:西部是郡治,东部是居民区;郡城西濒淯水。消水又往东流,与朝水汇合。朝水发源于西北方的赤石山,往东南流经冠军县边界,地名叫沙渠,又往东南流经攘县老城南面,这里原来是楚国的陪都,秦攻下郡郑,就设置为县,秦昭王把这地方封给他的宰相魏冉为侯邑,王莽改名为农攘,也是魏荆州刺史的治所。朝水又往东南流,分成两条水,一条向东北分流,成为樊氏殴。这片破塘东西长十里,南北宽五里,俗称凡亭破;破东有樊氏故居,樊氏灭绝后,庚氏取得他们的破塘。所以民谚说:破塘一片汪洋,下边土肥田良。樊子丢了产业,庚公于是兴旺。从前在晋时,杜预继承了信臣的产业,恢复了六门破。他堵住六门的水,在下游蓄积成二十九个破塘,这些破塘的水分散流泄,都注入朝水。这些情况在六门碑里都有记载。六门筑塘之后,诸破就都断水了。朝水又往东流经朝阳县老城北面,往东南注入淯水;淯水又往东南流,与棘水汇合。棘水上流承接堵水。堵水发源于棘阳县北山,几个源头同时并发,往南流经小堵乡,叫小堵水。世祖建武二年(26 ) ,成安侯减宫跟随皇上攻击堵乡。东边的源头方圆七八步,翻腾上涌好像沸水一般,所以人们称为腾沸水;往南流经堵乡,名叫堵水。建武三年(27 ) ,祭遵率兵南下,在堵乡进攻董诉。县以水命名,所以有堵阳之名。《 地理志》 说:县里有堵水,王莽称为阳城,汉哀帝时改名顺阳。建武二年(26 ) ,改封安阳侯朱佑为堵阳侯。堵水在县境内筑堰造破,破水东西两边都是山冈,两岸相距五六里;截断山冈两边的山舌,积水涨满以后,南北长十余里。破水冲出堤塘向南溃决,下注成为水湾,水湾又分成两部分,西边就是堵水,东边是荣源。堵水水道凌乱不齐,水流汇聚成两个湖泊,所以有东破、西破之名。从两个破塘引出的水流分成几条,往东南流到会口,注入比水,所以《 地理志》 提到比水和堵水,都说注入蔡水,那是相互通称的缘故。二湖湖水外流,汇成黄水。黄水流经棘阳县的黄淳聚,又叫黄淳水。谢沈《 后汉书》 。甄阜等在小长安东打败光武帝后,就乘胜南渡黄淳水,先头部队背后隔了两条水,以为到了比水,断去背后的桥梁,表示决心死战,就可以取胜。汉兵发动进攻,三军溃败,溺死于黄淳水的达两万人。水又往南流经棘阳县老城西面。应肋说:县在棘水之阳。由此可见这条水就是棘水。汉高帝七年(前20 的把棘阳封给杜得臣,立为侯国。后汉起兵进攻唐子乡,杀了湖阳尉,往前推进,攻下棘阳。邓晨率领宾客,就在此县会见光武帝。棘水又往南流经新野县,流过黄邮聚。世祖建武三年(27 ) ,傅俊、岑彭进攻秦丰,首先攻下的就是黄邮,这条水就叫黄邮水;大司马吴汉也在这条水上大败秦丰。那个地区的聚落都是蛮人所居,现在还叫黄邮蛮。棘水从新野县东边往南流,注入淯水,汇流处叫力口。棘、力二字因音近而误,原当称为棘口才对。民间照方言的读音,所以字也随音而变,正像民间把棘子木叫做力子木一样。淯水又往东南流经士林东边。士林是边防城堡名,内有仓库。淯水左边有豫章大破,能灌溉下游良田三千余顷。

  往南流过邓县东边,邓县,从前是邓侯吾离的封国,楚文王灭邓,秦时设置为县。淯水在右边汇合了浊水,俗称弱沟。弱沟上流在朝阳县承接白水,往东南流经邓县老城南边。习凿齿《 襄阳记》 说:楚王到了邓的浊水,距襄阳二十里,说的就是这条水。浊水又往东流经邓塞北边。邓塞是当地的土名,就是邓城东南的小山,从前孙文台曾在山下击溃黄祖的兵。浊水又东流,注入淯水。俏水又往南流经邓塞东边,又流经郭城东边。郭城就是古时的郭子国,在邓县的南部边境。从前巴子请楚与邓修好,郭人夺取了他的钱币,就是此城;司马彪则以为就是邓县的郧聚。

  往南流注人沔水 。

  氵隐水发源于氵隐强县南边的沼泽中,往东流注人颖水。

  氵隐水发源于颖川阳城县少室山,东流注入颖水。氵隐水往东南乱流,经过临颖县西北;小氵隐水发源在这里,往东流经临颖县老城北边。氵隐水又往东流经氵隐阳城北边;又往东流过氵隐强县老城南边。建武二年(26 ) ,世祖把氵隐阳封给扬化将军坚谭,立为侯国。氵隐水往东流就是陶枢破。我按氵隐阳城在氵隐水以南,那么此城就应当叫氵隐阴城才对,可是却得了氵隐阳之名,这说明在南边还有一条氵隐水,所以此城就以阳为名了。颖水以南有两条水渠,南渠往东南流经颖亭西边,往东南注入汝水,现在无水了,想来可能就是氵隐水的旧渠道。汝水在奇锥城西边分出东支,当时人们称为大氵隐水;大氵隐水往东北流,在右边分出一条支渠,人们称为死汝。别汝又往东北流经召陵城北边,练沟从那里分出;别汝又往东流,有汾沟流出。别汝又往东流经征羌城北边,水南有汾破― 汾,俗语读作粪。汾水从别汝东流,形成这个破塘,水在征羌城北四五里处蓄积起来,方圆三十余里。水渠在左边汇合了小氵隐水。小氵隐水上流承接狼破,往南流,名为巩水,青陵破水从阪东注入,转回东边,又称为小氵隐水了,然后南流注入大氵隐水。大氵隐水的取名,大概是依氵隐水沿途流注,给它冠以这个总名的。又往东流经西华县老城南边;又往东流经汝阳县老城北边,东流注入颖水。

  灈水发源于汝南郡吴房县西北的奥山,往东流过县北,注人汝水。吴房县西北有棠黔城,就是旧时的房子国。《 春秋》 :定公五年(前505 ) ,吴王阖间弟夫栗逃奔到楚国,楚把棠黔封给他,所以叫吴房。汉高祖八年(前199 ) ,把这地方封给庄侯杨武,立为侯国;建武年间(25 一56 ) ,世祖封泗水王刘款的儿子刘惮为棠黔侯。山溪里有个白羊渊,渊水里从前现过山羊。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 ) ,白羊从渊里出来,牧人都来向它祈祷和祭祀。这里的风俗禁止拍手。一次有羊从渊水中出现,有个乡下老太婆吃惊地拍手,从此白羊就绝迹了。渊水下流与灈水汇合,灈水往东流经灈阳县老城西面,往东注入涂水,从县南乱流而过。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52 ) ,把灈阳封给吴汉孙吴旦,立为侯国。水又往东流,注入汝水。

  瀙水发源于洗阴县东边的上界山,

  瀙水,《 山海经》 叫视水。郭景纯注,有人说视字应当是瀙字。瀙水发源于咸山,许慎却说发源于中阳山,这都是山的异名。涂水往东流与泌水汇合。泌水发源于沃阴县的旱山,往东北流,注入涂水。瀙水又往东北流,有杀水发源于西南的大熟之山,往东北流,注入涂水。瀙水又往东流,有沦水注入。沦水发源于宣山,往东南流,注入瀙水。瀙水又往东流,到奥水口又接纳了一条水,此水发源于西方的奥山,东流注入瀙水。

  往东流过吴房县南面,又往东流过灈阳县南面,

  应劭说:灈水发源于吴房县,往东流注入瀙水。吴房县西北,就是两水汇合的地方。

  又往东流过上蔡县南面,东流注人汝水。

  潕水发源于沃阴县西北方的扶予山,往东流过县南,

  《 山海经》 说:朝歌之山是潕水的发源地,往东南流,注入荥水。《 水经》 写作扶予,也许是山的别名吧?荣水上流承接堵水,往东流,在左边与西辽水汇合;又往东流,有东辽水注入。这两条水都出自北山,南流注入荥水。荥水又往东北流,在潕阴县以北向左汇合了潕水;水道稍偏西,并不流经县南,老城则在山南。东汉光武年间(25-56 ) ,把沃阴封给岑彭,立为侯国,汉时称为阳山县。魏武帝在宛与张绣作战,有一匹马名叫绝景,被乱箭射中,他的右臂也受了伤。只得率兵回到沈阴,就是这地方。城东有马仁破。郭仲产说:破塘在比阳县以西五十里,占地百顷,周围受到灌溉的田亩达万顷,按年轮种,境内没有荒年。破水三面围绕护城河,旧渠从护城河往西南流,汇合于比水。潕水是不可能又从它南面流过的。而且城名潕阴,所以也没有从南边流过的道理;如果从南边流过,那就该叫潕阳了,《 水经》 不但没有细究,而且也不动脑筋去想想。潕水又往东北流,有河水注入。澄水发源于难衡山,往东南流经建城东边。建字应当是卷字,是由千读音错误造成的。《 郡国志》 说:叶县有卷城。水又东流,注入潕水。潕水往东北流经东山西边,有溪水从山中流出,西流注入潕水。潕水左边是黄城山,有溪水发源于此山,往东北流经方城。《 郡国志》 说:叶县有方城。郭仲产说:在苦菜、于东之间有个小城,名叫方城,东濒溪水。探究这个小城得名的缘由,想当是按山命名的。一苦菜山就是黄城山,由此直到于东,通称方城山,水就叫方城山水,往东流,注入沃水。所以《 圣贤家墓记》 说:南阳叶邑方城西有黄城山,是长沮、架溺两人一起耕田的地方;有东流水,则是子路问津之处。尸子说:楚狂接舆在方城耕田,大概就是这里。盛弘之说:叶县东部边界有一道旧城,起于毕县东边,延至涂水,直达比阳边界,南北连绵数百里,称为方城,又叫长城。丽卜县有一道老城,号称长城,但里数不详,就是此城西端的一角。中间相距六百里;北面虽然没有城墙,但都有连山相接,汉水就在南面流过。所以屈完回答齐桓公说:楚国以方城为城墙,以汉水为护城河。《 郡国志》 说:叶县有长山,称为方城,就指这道城。潕水继续往东北流,经过舞阳县老城南边。汉高祖六年(前201 ) ,把舞阳封给樊啥,立为侯国。

  又往东流过西平县北边,西平县就是从前的柏国。《 春秋左传》 所谓江、黄、道、柏正与齐交好,就指这个柏国。汉时叫西平,西面的吕墟就是西陵亭。西陵地势平坦,所以叫西平。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 ) ,把西平封给承相于定国,立为侯国;王莽改名为新亭。《 晋太康地记》 说:县里有龙泉水,用来磨刀剑,刀剑就特别坚硬锋利,因此有坚白之论。所以龙泉的剑是楚国的宝物。县里出产优质的金属,古时有铁官。

  又往东流过哪县南边,鄙县老城离这里很远,不可能经过。

  又往东流过定颖县北边,东流注人汝水。

  汉安帝永初二年(108 ) ,从汝南郡上蔡县分地设置定颖县,顺帝永建元年(126 ) ,任命阳翟郭镇为尚书令,封他为定颖侯,就是此城。

  溳水发源于蔡阳县,溳水发源于蔡阳县东南的大洪山。大洪山在随郡的西南、竟陵的东北。山脚盘踞的地面,方圆百余里。有一座高峰叫悬钩峰,在平原上许多丘陵中,显得分外秀丽突出。山下有石门,两边山崖层沓,极其险峻,岩高都有数百仍。进了石门,又有个钟乳石溶洞,山洞上方,断崖如壁,草木不生,不是人迹所能到达的。洞中钟乳石很多,如膏汁凝结而成,自洞顶下垂,看来就像雪白的冰锥;岩中渗出的水,滴滴答答地滴个不停。洞穴极深邃,没有人曾走到尽头,因为洞里常有强风,火把不久就会熄灭。溳水发源于山北,开头水流浅而狭,流远后才渐阔渐深,可以撑船放筏,成为一条大河了。当时人们因溳水发源在这里,所以叫它溳山。溳水往东北流,与石水汇合。石水发源于大洪山,往东北流,注入溳水,又叫小湿水,乱流往东北奔泻。经过上唐县老城南边。上唐县本来是蔡阳的上唐乡,即旧时唐侯的封国。《 春秋》 :定公三年(前507 ) ,唐成公到楚国,他有两匹肃霜马,子常想要,但唐成公不肯给他,因而被扣留了三年。以后唐人偷了马献给子常,才放唐侯回去。溳水又往东流,有均水注入。均水发源于大洪山,往东北流经土山北,又往东北流,注入溳水。溳水又转弯往东南流去。

  往东南流过随县西边,随县就是古时的随国。《 春秋左传》 说,汉水以东各国,以随国为最大。楚灭随,设立为县;晋武帝太康年间(280 一289 ) ,又设立为郡。有递水,发源于随县西北的黄山,往南流经撅西县西边,又往东流,有撅水注入。撅水发源于桐柏山南麓。吕忱说:水在义阳。撅水往东南流经撅西县西边,又往东南流注入搓水。搓水又往东南流,经过随县老城西边。《 春秋》 :鲁庄公四年(前690 ) , 楚武王攻打随国,令尹斗祁和莫敖屈重修筑道路,架桥于搓水上,把军队开到随,说的就是此水。水边有断蛇丘。随侯出门,看见一条大蛇被拦腰砍断,就把它捧起来,给它敷药,所以叫断蛇丘。后来蛇衔了明珠来报恩,世人称为随侯珠,又叫灵蛇珠。山丘南有随季梁大夫池,池水南流与义井水汇合。义并水发源于随城东南,井泉上涌泛溢,源源不断地外流,冬夏无异,世代相传称为义井,下流与搓水汇合。递水又往南流,注入溳水。溳水又汇合了一条支水,水源也出自大洪山,东流注入溳水。溳水又流经随县以南、随城山北边,往东南流去。

  又往南流过江夏郡安陆县西边,

  随水发源于随郡永阳县东边的石龙山,往西北流,然后折回南边,流经永阳县西,流过横尾山,就是《 禹贡》 的陪尾山。随水又往西南流到安陆县老城,西流注入溳水,古时的郧城就在那里。郧城利用山冈作城墙,山极陡峻,用不着再筑城了。溳水又往南流经石岩山北面,从前张昌作乱在山下,用笼子关了一只彩凤来蒙骗民众。晋太安二年(303 ) ,镇南将军刘弘派遣牙门皮初在清水与张昌作战,打败了张昌,追到江边把他杀了。《 春秋左传》 :定公四年(前506 ) ,吴在柏举打败了楚,紧跟在后面直追到清发水。看来溳水大概又兼有清水之名了。溳水又往东南流,在右边汇合了富水。富水发源于竟陵郡新市县东北的大阳山,有两个源头:大富水发源于山南,往南流,在左边汇合了刁‘富水;小富水发源于山东,往南流经三王城东面。西汉末年,王匡、王凤、王常曾屯兵于此,所以叫三王城。城中有古碑,文字缺损剥落,不能再辨认了。小富水折向西南流,在右边汇合了大富水,俗称大泌水;又往西南流经杜城西边,这是新市县的治所。《 郡国志》 里叫南新市,因为中山也有新市,所以称此城为南新市。新市县是从安陆县划分出来的。此外,王匡中兴的初期,也曾在此县起兵,号称新市兵。富水又往东南流,到了安陆边界,左边汇合了土山水,人们称为章水。章水发源于土山,往南流经随郡平林县老城西边― 俗称将破城― 与新市接界,所以中兴初期,兵有新市、平林的称号。又往南流,在右边注入富水。富水又往东流,注入溳水。溳水又流经新城南边,永和五年(349 ) ,晋大司马桓温筑。溳水又汇合了温水。温水发源于竟陵新阳县东边的沼泽中,口径二丈五尺,水岸是一层层的沙,明净可爱;静立在岸边细看,深沉的泉水就像一面镜子似的;一听到人声就翻腾起浪,什么也看不到了。泉水极热,甚至可以煮鸡,而百余步外的清泉,却冷得像冰水一样。水往东南流,注入溳水。溳水又在右边汇合了渔水。渔水发源于江夏郡曲陵县西北的渔山,往东南流经县南。县治在石撞旧城,城墙呈圆形而不方正。渔水东流进入安陆境,注入溳水。又往东南流注人夏水。

  溳水又往南流,分成两条:东边的一条通摄水,西边的一条注入污水,汇流处叫溳口。

推荐古诗: 悯农赠柳重别梦得宿建德江出塞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齐州送祖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荒村(村落甚荒凉)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推荐诗句: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傲雪凌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字没一撇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拔了萝卜地皮宽  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搬斤播两  专从细小的斤两上动脑筋。
  • 必争之地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 闭关却扫  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秉烛夜游  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 不今不古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