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成语网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惶恐

位置:一点成语网 > 词典大全> 惶恐

惶恐的近义词是什么?

惶恐的近义词

  • 惊惶  (惊惶,惊惶)亦作“惊皇”。 震惊惶恐;惊慌。  ▶《吕氏春秋•明理》:“有豕生狗。国有此物,其主不知惊惶亟革,上帝降祸,凶灾必亟。”  ▶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承命惊惶,魂爽飞越。”  ▶《宣和遗事》后集:“帝终日下拜,又饮食不进,惊皇不安。”  ▶清·吴伟业《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从头诉兵火,眼见尤悲怆。大军从北来,百姓闻
  • 惊恐  (惊恐,惊恐) 1.惊吓恐惧。  ▶《史记•陈涉世家》:“卒皆夜惊恐。”  ▶唐·无名氏《蚍蜉传》:“是时王子以惊恐入心,厥疾弥甚。”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大凡人受了惊恐,胆先受伤。”  ▶茅盾《动摇》八:“她不免焦灼地乱想,因而稍稍惊恐。”  2.指使惊吓恐惧。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二》:“天
  • 惊惧  (惊惧,惊惧)亦作“惊戄”。 惊慌害怕。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其妻夜梦致聘,怖而遽发,明引中流,而船不行。合船惊惧,曰:‘爱一女而合门受祸也。’”宋·王禹偁《酬种放徵君》:“山店盖木皮,烟火浑燻灼。夜深闻贙虎,全家屡惊戄。”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有黠士不礼于学师,屡戒饬之,佯作惊惧悦服状,且呈文,请批阅。学师信其诚……不意所呈
  • 惊慌  (惊慌,惊慌)亦作“惊荒”。 害怕慌张。  ▶《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知远听得道,好惊荒,别了三翁,急出祠堂。”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二摺:“玄德公自离开新野赴襄阳,被刘琮所谋,索是惊慌来也。”  ▶茅盾《残冬》四:“赵阿大料不到真命天子的故事会引出这样严重的结果,心里着实惊慌。”
  • 悚惶  亦作“悚皇”。 犹惶恐。  ▶明徐渭《与许口北书》:“失候二公高盖,悚惶悚惶。”  ▶《镜花缘》第六八回:“当日读书东朝,既未树援,此时回国,亦岂另有腹心!势甚孤而年又稚,安得不时切悚惶!”清·夏燮《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役》:“敢乞皇上圣鉴,不胜悚皇屏营之至。”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激愤陈词,无任悚惶待命之至。”
  • 惊愕  (惊愕,惊愕)亦作“惊鄂”。 吃惊而发愣;非常震惊。  ▶《战国策•燕策三》:“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惊愕。”  ▶《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颜师古注:“凡言鄂者,皆谓阻碍不依顺也,后字作愕,其义亦同。”  ▶唐·韦元甫《木兰歌》:“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 惊悸  (惊悸,惊悸)惊慌而致心悸;十分担心害怕。  ▶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五》:“仰惟爵高宠厚,俯思自效,忧深责重,惊悸累息,如临于谷。”  ▶《新唐书•李祐传》:“臣狂失心,惝怳惊悸。”  ▶明·伍余福《苹野纂闻•终南勇士》:“猿啼虎啸,令人惊悸。”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多情的女孩子,被她朋友的痛苦吓住了,她显得比道静更加惊悸不安。
  • 惊骇  (惊骇,惊骇)亦作“惊駴”。  1.惊慌害怕。  ▶汉·王逸《九思•怨上》:“鸟兽兮惊骇,相从兮宿栖。”  ▶唐·元稹《莺莺传》:“数夕,张君临轩独寝,忽有人觉之,惊骇而起。”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女子摇手曰:‘吾居此久矣,君不见耳,今偶避不及,何惊骇乃尔!’”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定国(李定国)坐山颠,闻信
  • 恐慌  惊惶不安。  ▶巴金《家》十二:“这个时候高家的主人们才恐慌起来。”  ▶钱钟书《围城》二:“方鸿渐看大势不佳,起了恐慌。”

惶恐意思:
 1.恐惧,惊慌。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
  ▶《北史•长孙俭传》:“客人惶恐不敢仰视。”
  ▶沙汀《凶手》:“当那青年走近他时,一种惶恐的颤栗,便又立刻通过他全身了。”
 
 2.惭愧、难为情。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摺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