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成语网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同意

位置:一点成语网 > 词典大全> 同意

同意的近义词是什么?

同意的近义词

  • 批准  (参见批准)亦作“批准”。 上级对下级的意见、建议或请求表示同意。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包龙图见他两人说得有理,就批准了状词,随即拘唤刘天祥夫妇同来。”  ▶清·钱泳《履园丛话•梦幻•秦桧铁像》:“熊公·学鹏为浙江巡抚,﹝秦桧等﹞四铁像又已击坏,县官禀闻,拟请重铸。  ▶熊未批准。”  ▶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二章:“应维业深受
  • 允许  (允许,允许)答应;同意。  ▶唐·韩愈《论孔戣致仕状》:“臣知戣上疏求致仕,故往看戣。  ▶戣为臣言,已蒙圣主允许。”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两家允许,然后起细帖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黄英微笑,意似允许,惟专候陶归而已。”  ▶曹禺《雷雨》第一幕:“我希望父亲允许我把我的教育费
  • 可以   1.表示可能或能够。  ▶《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宋·苏轼《御试重巽申命论》:“天地之化育,有可以指而言者,有不可以求而得之者。”  ▶清徐兰《雨阻黑河》诗:“花里见鱼不见水,一网可以盈一船。”  ▶夏衍《长途》八:“我们以为今天总可以到达桂林
  • 附和   1.对别人的言行随声应和(多含贬义)。  ▶唐·孙樵《骂僮志》:“口口附和,不敢指破。”  ▶《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或时唾骂严贼,地方人等齐声附和。”  ▶茅盾《一个女性》三:“虽然不好说他们是共同造谣,至少是附和者。”  2.依附勾结。  ▶宋·叶适《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声连势合,附和倾朝廷。” 
  • 容许  (容许,容许) 1.允许,许可。  ▶唐·王建《初到昭应呈同僚》诗:“同官若容许,长借老僧房。”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断白虎精传》:“爷娘再三留不住,任其儿子上东京。  ▶元华见父相容许,将身打扮便行程。”  ▶瞿秋白《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他的所谓‘自由人’的立场,不容许他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 承认  (承认,承认) 1.表示肯定、同意、认可。  ▶柳青《铜墻铁壁》第二章:“﹝曹区长﹞承认他在上次区委会上说的话过火了一点。”  ▶唐弢《琐忆》:“我笑了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冯骥才《雕花烟斗》:“然而,艺术家需要的不是家庭承认,而是社会承认。”  2.指一国肯定另一新国家为主权国家或肯定另一国新政府为该国合法政府的表示
  • 应许  (应许,应许)答应,允许。  ▶清·李渔《意中缘•设计》:“你就要辞也辞不脱了,落得做个人情,应许了罢。”  ▶庐隐《两个小学生》:“还有他爹纵着他,说甚么请愿是法律应许的行为,不能干涉啦。”  ▶冰心《斯人独憔悴》:“看他们请愿的条件,哪一条是办得到的?就是都办得到,政府也决然不肯应许,恐怕启学生干政之渐。”
  • 许诺  (许诺,许诺) 1.同意;应允。  ▶《仪礼•乡射礼》:“司正礼辞,许诺,主人再拜,司正答拜。”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唐·白行简《李娃传》:“娃曰:‘送子涉江,至于剑门,当令我回。’生许诺。”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摺:“先生初闻鲁肃相邀
  • 订定  (订定,订定) 1.修订;校定。  ▶《宋史•儒林传七•魏了翁》:“乃着《九经要义》百卷,订定精密,先儒所未有。”  ▶明·宋濂《<孝经集善>序》:“元室之初,吴文正公出于临川,又以今文为正,颇遵刊误章目,重加订定,而为之训解,其旨益明而无遗憾矣。”  ▶鲁迅《<准风月谈>后记》:“我幸而藏着原本,现在订定标点,照样的抄录在这里。” 
  • 应允  (应允,应允)答应,允许。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干娘应允,和王婆谢了吴教授自去。”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纪灵私忖:戟在一百五十步之外,安能便中?且落得应允。待其不中,那时凭我厮杀。”  ▶《平山冷燕》第十二回:“宋信与张寅不知其意,只道是敬他才美,十分快活,满口应允。”  ▶张洁《谁生活得更美好》:“生活不是对他应允了比别人
  • 许可  (许可,许可)准许,允诺。  ▶《汉书•翟方进传》:“君不量多少,一听群下言,用度不足,奏请一切增赋……朕既不明,随奏许可。”  ▶《新唐书•杜牧传》:“程其(山东之地)水土,与河南等,常重十一二,故其人沈鸷多材力,重许可,能辛苦。”  ▶元·许衡《酬吴正传》诗:“古人吝许可,名实贵相拟;汝南月旦评,一言定是非。”  ▶清·孔尚任《桃花扇•侦戏》:
  • 认可  (认可,认可)同意;许可。  ▶《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众人一齐认可,方才别去。”  ▶毛泽东《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甚至因为陕北广播电臺播发了某些不正确的新闻,人们竟误认为这是被中央认可的意见。”
  • 赞成  (赞成,赞成)佐助并促成。  ▶《后汉书•郑太传》:“况今德政赫赫,股肱惟良,彼岂赞成其谋,造乱长寇哉?”  ▶《北史•穆崇传》:“及灵太后欲黜叉,犹豫未决,绍赞成之。”
  • 制定  拟订;定出。  ▶《汉书•儿宽传》:“唯圣主所由,制定其当,非群臣之所能列。”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第八子得一,知贝州。  ▶王则反,不能死节,又为之制定仪注。”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二:“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 赞同  (赞同,赞同) 1.参与促成。  ▶《北史•李元护传》:“叔业归顺,元护赞同其谋。”  2.赞成;同意。  ▶鲁迅《<吶喊>自序》:“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  ▶叶圣陶《倪焕之》二二:“一阵热烈的掌声,表示出于衷心地赞同这个办法。”
  • 首肯  点头同意。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时仁宗简默不言,虽执政奏事,首肯而已。”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云栖》:“女退,告生曰:‘老母首肯矣。’”郭沫若《屈原研究》二:“他们都说了一些理由,但都难以令人首肯。”
  • 应承  (应承,应承) 1.应允;承诺;承认。  ▶元·关汉卿《玉镜臺》第四摺:“你只要应承了这一首诗,倒被我勒掯的情和睦。”  ▶《红楼梦》第九四回:“别说他干了没有,就是干了,一个人干了混账事也肯应承么?”巴金《家》三二:“如果觉民到月底还不回家,就登报不承认他是高家的子弟,而叫觉慧代替他应承了这件亲事。”  2.照应。  ▶元本高
  • 乐意  (乐意,乐意) 1.快意;高兴。  ▶《庄子•盗跖》:“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  ▶《红楼梦》第四回:“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  ▶王统照《沉思》:“琼逸满脸欣喜,披着茜纱长帔,两只润丽的眼睛,含了无限的乐意。”  2.愿意。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赵娟就有嫁他之
  • 答允  同意;应允。  ▶张天翼《谭九先生的工作》:“他老先生还答允出面来募捐,好在慰劳出征家属的时候多办点东西。”  ▶沙汀《替身》:“﹝烂狗﹞要紧的是那把兄弟已经答允了通融,于是跟定保长飘飘荡荡就走。”

同意意思:
 1.同心,一心。
  ▶《孙子•计》:“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三国志•吴志•张温传》:“艳·彪皆坐自杀。
  ▶温宿与艳·彪同意……即罪温。”
  ▶宋·叶适《潼川府修城记》:“上下同意,誓必死守。”
 
 2.谓意义相同;意旨相同。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无二》:“其文与天之道有一出一入一休一伏,其度一也; 》查看详细